
造價員考試《土建工程》:裂隙
裂隙,也稱為節(jié)理,是存在于巖體封號的裂縫,是巖體受力斷裂后兩側巖塊沒有顯著位移的小型斷裂構造。一般用裂隙率(巖石中裂隙的面積與巖石總面積的百分比)表示,裂隙率越大,表示巖石中的裂隙越發(fā)育。根據裂隙的成因,將其分為構造裂隙和非構造裂隙兩類。
(1)構造裂隙。
構造裂隙是巖體受地應力作用隨巖體變形而產生的裂隙。由于構造裂隙在成因上與相關構造(如褶曲、斷層等)和應力作用的方向及性質有密切聯系,所以它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將構造裂隙分為張性裂隙和扭(剪)性裂隙。張性裂隙主要發(fā)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軸部,裂隙張開較寬,斷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間距較大且分布不勻,沿走向和傾向都延伸不遠;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閉合的裂隙,分布較密、走向穩(wěn)定,延伸較深、較遠,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現在褶曲的翼部和斷層附近。扭性裂隙常沿剪切面成群平行分布,形成扭裂帶,將巖體切割成板狀。有時兩組裂隙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時出現,交叉成“X”形,將巖體切割成菱形塊體。
(2)非構造裂隙。
非構造裂隙是由成巖作用、外動力、重力等非構造因素形成的裂隙。如巖石在形成過程中產生的原生裂隙、風化裂隙以及沿溝壁岸坡發(fā)育的卸荷裂隙等。其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是風化裂隙,其主要發(fā)育在巖體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很少達到地面下10~15m的深度。裂隙分布零亂,沒有規(guī)律性,使巖石多成碎塊,沿裂隙面巖石的結構和礦物成分也有明顯變化。巖體中的裂隙,在丁程上除有利于開挖外,對巖體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均有不利的影響。其破壞了巖體的整體性,促進了巖體的風化速度,增強了巖體的透水性,進而使巖體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降低。當裂隙主要發(fā)育方向與路線走向平行,傾向與邊坡一致時,不論巖體的產狀如何,路塹邊坡都容易發(fā)生崩塌等不穩(wěn)定現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巖體存在裂隙,還會影響爆破作業(yè)的效果。因而,當裂隙有可能成為影響工程設計的重要因素時,應當對裂隙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詳細論證裂隙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