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安全文明 > 正文
2010-04-29 08:5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施工現場的可燃物質較多,如冬季施工取暖的爐火、電(氣)焊的火焰及高溫鐵渣、雷擊放電等,因而施工現場失火的危險性是很大的。
1)火災危險性分類
貯存易燃、可燃液體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見表2-19。
表2-19貯存易燃、可燃液體的火災危險性分類
工藝裝置及內部的設備、機械、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見表2-20。
表2-20工藝裝置及內部的設備、機械、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
2)施工現場倉庫的防火
。1)易燃倉庫的設置:
、僖字鸬膫}庫應設在水源充足、消防車能駛到的地方,并應設在下風方向;
、谝兹悸短靷}庫四周內應有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礙物;
③貯量大的易燃倉庫應設2個以上的大門,并應將生活區(qū)、生活輔助區(qū)和堆場分開布置;
、苡忻骰鸬纳a輔助區(qū)和生活用房與易燃堆垛之間至少應保持30m的防火間距。有飛火的煙囪應布置在倉庫的下風地帶;
、輰σ滓鸹馂牡膫}庫,應將庫房內、外按每500㎡的區(qū)域分段設立防火墻,把建筑平面劃分為若干個防火單元,以便考慮失火后能阻止火勢的擴散。
。2)易燃倉庫貯存注意事項:
、賹A存的易燃貨物應經常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發(fā)現火險隱患,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②在易燃物堆垛附近不準生火燒飯,不準吸煙。
。3)易燃倉庫的裝卸管理:
、僭趥}庫或堆料場內進行吊裝作業(yè)時,其機械設備必須符合防火要求,嚴防產生火星,引起火災;
、谘b過化學危險物品的車,必須在清洗干凈后方準裝運易燃和可燃物。
(4)易燃倉庫的用電管理:
、賯}庫或堆料場內一般應使用地下電纜;
、趥}庫或堆料場所使用的照明燈與易燃堆垛間至少應保持1m的距離;
、蹖}庫或堆料場內的電氣設備,應經常維修和管理,貯存大量易燃品的倉庫場地應設置獨立的避雷裝置。
3)施工現場防火
施工現場的防火要求:
。1)施工現場應明確劃分用或作業(yè)區(qū)域,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區(qū)域,倉庫、廢品集中站和生活等區(qū)域。
。2)施工現場的道路應暢通無阻;夜間應設照明,并加強值班巡邏。
(3)不準在高壓架空線下面搭設臨時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4)開工前應將消防器材和設施配備好,并應敷設好室外消防水管、消防栓、砂箱、鐵鍬等。
。5)乙炔氣瓶與氧氣瓶的存放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2m,使用時兩者的距離不得少于5m.
。6)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xù),不準進行焊割和生火作業(yè)。
。7)用可燃材料做保溫層、冷卻層、隔音、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應采取切實可靠的防火措施。
。9)制定施工現場火災事故預案及緊急救援措施。
。10)建立防火制度:組織義務消防隊,每班有消防員。定期、不定期檢查,發(fā)現火災隱患,必須立即消除;建立各級消防負責人責任制。
禁火區(qū)域劃分:
。1)凡屬下列情況之一的屬一級動火:火區(qū)域內;油罐、油箱、油槽車和貯存過可燃氣體、易燃氣體的容器以及連接在一起的輔助設備;各種受壓設備;危險性較大的登高焊、割作業(yè);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質的場所。
。2)凡屬下列情況之一的屬二級動火:在具有一定危險因素的非禁火區(qū)域內進行臨時焊、割等作業(yè);小型油箱等容器;登高焊、割作業(yè)。
(3)在非固定的、無明顯危險因素的場所進行用火作業(yè),均屬三級動火作業(yè)。
(4)施工現場的動火作業(yè),必須執(zhí)行審批制度。
4)滅火器材的配備及使用方法
滅火器材的配備:
。1)現場倉庫消防滅火設施:倉庫的室外消防用水量,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1987.2001年版)的有關規(guī)定;應有足夠的消防水源;消防管道的口徑應根據所需最大消防用水量確定;倉庫或堆料場內,應分組布置酸堿、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器,每組滅火器不應少于4個,每組滅火器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30m。
(2)施工現場滅火器材的配備:
①臨時設施區(qū),每100㎡配備2個滅火器,大型臨時設施總面積超過1200㎡的,應備有消防用的太平桶、積水桶(池)、黃沙池等器材設施;
、谀竟らg、油漆間、木(機)具間等,每25㎡應配置1個種類合適的滅火機;油庫、危險品倉庫配備足夠數量、種類的滅火機。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