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工程師《計量安裝》第四章工程施工技術(15)
2.預應力筋張拉
張拉預應力筋時,構件混凝土的強度應按設計規(guī)定,如設計無規(guī)定,則不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5%。
后張法預應力筋的張拉程序與所采用的錨具種類有關,為減少松弛應力損失,張拉程序一般與先張法相同。張拉時應注意的事項:
?。?)為減少預應力筋與預留Y1,/1壁摩擦而引起的應力損失,對抽芯成形孔道,曲線形預應力筋和長度大于24m的直線預應力筋,應采用兩端張拉,長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線預應力筋,可一端張拉,但張拉端宜分別設置在構件兩端;對預埋波紋管孔道,曲線形預應力筋和長度大于30m的直線預應力筋宜在兩端張拉;長度等于或小于30m直線預應力筋,可在一端張拉;用雙作用千斤頂兩端同時張拉鋼筋束、鋼絞線束或鋼絲束時,為減少頂壓時的應力損失,可先頂壓一端的錨塞,而另一端在補足張拉力后再行頂壓。
?。?)對配有多根預應力筋的構件,應分批對稱地張拉。分批張拉要考慮后批預應力筋張拉時產生的混凝土彈性壓縮,會造成對先批張拉的預應力筋的預應力損失。該應力損失值可經(jīng)計算分別加到先張拉的預應力筋的控制應力值內;也可以采用同一張拉應力值,在第二批預應力筋張拉后再對第一批預應力筋進行補張拉,以彌補該應力損失。
?。?)對平臥疊層澆筑的預應力混凝二仁構件,上層構件重量產生的水平摩阻力,會阻止下層構件在預應力筋張拉時混凝土彈性壓縮的自由變形。待上層構件起吊后,由于摩擦阻力影響消失會增加混凝土彈性壓縮的變形,從而引起預應力損失,該損失值隨構件形式、隔離層和張拉方式而異。為便于施工,平臥重疊澆筑的構件宜先上后下逐層進行張拉,可逐層增大張拉力來彌補該預應力損失,但底層超張拉值不宜比頂層張拉力大5%(鋼絲、鋼絞線、熱處理鋼筋)或9%(冷拉HRB335、HRB400級鋼筋),并要保證底層構件的控制應力值不超過規(guī)定限值。
?。?)在預應力筋張拉時,往往需要采取超張拉的方法來彌補多種預應力損失。為此,預應力筋的張拉應力較大,有時可能超過規(guī)定限值,此時,可采取下述方法解決:先采取同一張拉值,而后復位補足;分兩個階段建立預應力,即全部預應力張拉到一定值(如90%),再第二次張拉至控制值。
?。?)當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應校核預應力筋的伸長值,實際伸長值比設計計算理論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6%。如實際伸長值比設計計算理論伸長值大10%或小5%,應暫停張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調整后,方可繼續(xù)張拉。
(6)張拉過程中應避免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后張法預應力結構構件,同一截面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的數(shù)量嚴禁超過總根數(shù)的3%,且每束鋼絲不得超過1根;對多跨雙向連續(xù)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
3.孔道灌漿
預應力筋張拉后,應隨即進行孔道灌漿,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以防預應力筋銹蝕,同時增加結構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灌漿用灰漿除應滿足強度和粘結力要求外,尚應具較大的流動性和較小的干縮性、泌水性。故灌漿宜用標號不低于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水泥漿,灌漿用水泥漿的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攪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泌水應能在24h內全部重新被水泥漿吸收。灌漿用水泥漿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0N/m㎡.對于空隙較大的孔道,水泥漿中可摻人適最的細砂。為了增加孔道灌漿的密實性,在水泥中可摻入水泥用量的0.05%0~0.1‰的鋁粉或0.25%的木質素磺酸鈣或其他減水劑。
灌漿前,混凝土孔道應用壓力水沖刷干凈并潤濕孔壁,可用電動或手動壓漿泵進行灌漿。水泥漿應均勻緩慢地注入,不得中斷。灌漿順序應先下后上,以避免上層孔道漏漿而把下層孔道堵塞;曲線孔道灌漿,宜由最低點壓入水泥漿,至最高點排出空氣及溢出濃漿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