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頻指數]★★
[考點精講]
隧道防排水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
一、施工防排水
隧道洞口及輔助坑道洞(井)口排水系統(tǒng)應符合的要求
1.邊坡、仰坡坡頂的截水溝應結合永久排水系統(tǒng)在洞口開挖前修建,洞頂截水溝應與路基邊溝順接組成排水系統(tǒng),應防止水流沖刷棄渣危害農田和水利設施。
2.洞外路塹向隧道內為下坡時,路基邊溝應做成反坡,向路塹外排水。
3.多雨地區(qū),應做好防止洞口仰坡范圍內地表水下滲和沖刷的防護措施。
二、洞內反坡排水應符合的要求
1.抽水機的集水坑容積應按實際排水量確定,應設在對施工干擾較小的位置。
2.抽水機功率應大于排水所需功率的20%,并備用抽水機。
3.做好停電時的應急排水準備工作。
三、井點降水施工應符合的要求
洞內涌水或地下水位較高時,可采用井點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處理。井點降水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隧道兩側地表面布置井點,間距宜為25~35m.井底應在隧底以下3~5m.
2.應設水位觀測井,及時測定動水位,調整降水參數,保證降水效果。
3.隧道施工有平行導坑或橫洞時的排水要求
?。?)隧道施工有平行導坑或橫洞時,應充分利用輔助導坑排水,降低正洞水位,使正洞水流通過輔助導坑引出洞外,必要時應設置永久排水溝,使坑道封閉后能保持水流暢通。
?。?)正洞施工由斜井、豎井排水時,應在井底設置集水坑,采用相應揚程的抽水機經管路排出井外。集水坑設置的位置不得影響井內運輸和安全。
?。?)斜井、豎井施工有水時,應隨開挖面挖積水坑,根據水量大小采用抽水機或吊桶排出。豎井井壁滲水影響施工時,可用壓漿堵水,固結地層后再進行開挖。
四、防突涌水采取下列防止涌水的措施:
1.非施工人員必須撤出危險區(qū)。
2.應及時測算水量、水壓、流速、含泥沙量等,備足配套的抽水設備。
3.在鉆孔口預先埋管設閥,控制排水量,防止承壓水沖擊及淹沒坑道等意外險情發(fā)生。
4.水平鉆孔鉆到預期的深度尚未出水時,可會同設計單位進一步進行地質和水文的勘測工作,重新判定地下水情況。
五、結構防排水
1.隧道防水應提高混凝土自防水性能,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在有凍害地區(qū),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應適當提高。防水混凝土處于侵蝕性介質中時,其耐侵蝕系數不應小于0.8.
2.縱、橫、環(huán)向盲管、中心排水管(溝)的施工應符合的要求
(1)環(huán)向排水盲管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在地下水較大的地段應適當加密。
(2)環(huán)向排水盲管應緊貼支護表面或滲水巖壁安設,排水盲管布置應圓順,不得起伏不平。
?。?)排水管系統(tǒng)應按設計連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管路連接宜采用變徑三通方式,連接應牢固、暢通,安裝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中心排水管(溝)設在仰拱下時,應和仰拱、底板同步施工。
3.襯砌的施工縫和沉降縫采用橡膠止水帶或塑料止水帶防水時,止水帶不得被釘子、鋼筋和石子刺破。在固定止水帶和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防止止水帶偏移。應加強混凝土振搗,排除止水帶底部氣泡和空隙,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合。
六、注漿防水
1.注漿防水方式的選擇
?。?)掌子面前方存在較高水壓的富水區(qū),具有較大可能、較大規(guī)模的涌水、突水且圍巖結構軟弱,自穩(wěn)能力差,開挖后可能導致掌子面失穩(wěn)而誘發(fā)突水、突泥者,宜采用全斷面帷幕注漿或周邊注漿。
?。?)掌子面前方圍巖基本穩(wěn)定,但局部存在一定的水流,開挖后可能導致掌子面大量滲漏水而無法施作初期支護時,宜采用超前局部注漿。
?。?)圍巖有一定自穩(wěn)能力,開挖后水壓和水量較小,但出水量超過設計允許排放量時,宜采用徑向注漿。
2.注漿防水施工要求
?。?)注漿壓力應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合理確定,宜比靜水壓力大0.5MPa~1.5MPa.
?。?)鉆孔注漿順序應由下往上、由少水處到多水處、隔孔鉆注。
?。?)預注漿檢查孔的滲水量應小于設計允許值,漿液固結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開挖。徑向注漿結束后應達到設計規(guī)定的允許滲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