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性法規(guī) > 正文

武漢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實施細則

2001-08-01 13:55    【  【打印】【我要糾錯】

  第一條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建設部第38號令《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災害管理規(guī)定》、第59號令《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暫行規(guī)定》以及建設部建抗[2000]266號《關于加強抗震防災工作的通知》精神,總結近年來國內(nèi)外地震對建設工程造成的震害與工程抗震經(jīng)驗,提高工程建設、城鄉(xiāng)建設的抗震防災水平,加強對工程建設抗御地震災害工作的管理,結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度的實施,特修訂了《武漢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適用于本市行政區(qū)域。凡在本市進行工程建設必須遵守本細則;

  第三條 武漢地區(qū)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日常工作的管理部門是武漢市抗震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抗震辦)。

  第四條 本市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現(xiàn)行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震設防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第五條 根據(jù)湖北省建設廳鄂建文92)283號"關于確定我省基本烈度六度以上縣、市的通知"規(guī)定,武漢市除黃陂區(qū)為六度以下不設防外,其他各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六度.

  第六條 武漢市是百萬人口以上的省會城市,又是《全國抗震防災十年規(guī)劃和"八五"計劃》中規(guī)定的全國重點抗震城市,本市各類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烈度均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下文中所述甲、乙、丙、丁類建筑均為按《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規(guī)范劃分的建筑)

 。ㄒ唬┧屑最惤ㄖ雌叨瓤拐鹪O防。.

  (二)根據(jù)建設部(84)城抗字第267號文規(guī)定,我市江漢區(qū)、江岸區(qū)、驕日區(qū)、武昌區(qū)、漢陽區(qū)、青山區(qū)、洪山區(qū)及武漢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chǎn)業(yè)園內(nèi)的乙類建筑及以下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應按七度抗震設防;

  1、長江、漢江干提、張公堤及其穿堤涵洞,對江湖排水的重要泵站:

  2、市內(nèi)人行天橋、高架橋、輕軌等大型公共設施:

  3、市區(qū)對外主要公路干線的重要橋梁:

  4、水廠、煤氣廠的重要設施和設備:

  5、七層砌體結構建筑和十層以上(不含十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

  6、30米以上的磚煙囪。

 。ㄈ┏ǘ┲屑河幸(guī)定的丙類建筑外,上述區(qū)域內(nèi)的其它丙類建筑及丁類建筑,均按六度抗震設防。

 。ㄋ模┬轮迏^(qū)、江夏區(qū)、蔡甸區(qū)、東西湖區(qū)、漢南區(qū)的建筑,均按《建筑抗震設防分J類標準》GB50223·95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七條 下列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初步設計,并由建設單位在施工圖設計開始前將其初步設計報市抗震辦進行抗震專項審查:

 。ㄒ唬┟裼媒ㄖこ淘O計等級為特級或一級的特殊公共建筑及國家、省市級經(jīng)濟文化、歷史、涉外等重點工程項目;

  (二)單體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高度50米以上,或立項投資4千萬元以上的一般公共建筑;

 。ㄈ⿲訑(shù)20層以上的住宅、宿舍;

 。ㄋ模┛偨ㄖ娣e500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qū)的主要建筑;

  (五)所有甲類建筑、生命線工程和本章第六條第(二)款中的1、2、3項中所列建設項目;

 。┢渌嘘P單位或專業(yè)管理部門要求進行初步設計的建設項目。

  第八條 建設單位在初步設計抗震專項報審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1、 規(guī)劃部門批準的用地紅線圖;

  2、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

  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勘);

  4、初步設計說明書和初步設計圖紙:5、審查需要的其他資料。

  第九條 初步設計應符合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guī)定。初步設計說明書應包括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分類、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抗震性能的評估。高層建筑設計的結構說明書中還應包括使用的計算程序(名稱、版本)、結構計算結果(計算程序指定的結構計算輸入總信息、建筑物的周期、在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層問位移及頂點位移等)及主要建筑材料。對復雜結構平面應附結構平面布置圖,住宅小.區(qū)應附標準單元結構平面布置圖。

  第十條 超限高層初步設計需先報市抗震辦進行初步審查,再根據(jù)初審結論決定是否報省建設廳進行審查。

  建設單位在報送超限高層建筑初步設計抗震專項審查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1)超限高層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審查申報表;

  (2)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技術依據(jù)、可行性論證及主要抗震措施;

 。3)建筑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含場地抗震安全性能評價報告);

 。4)結構設計計算的主要結果;

 。5)結構抗震薄弱部位的分析和相應措施;

 。6)初步設計(建筑和結構部分)文件;

 。7)設計時參照使用的國外有關抗震設計標準、工程和震害資料及計算機程序;

 。8)對要求進行模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的,應提供抗震試驗研究報告;

 。9)勘察設計單位資質證書復印件,業(yè)績證明;

  (10)審查需要的其它資料。

  第十一條 市抗震辦對初步設計中不符合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強制性條文的內(nèi)容,以函件形式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建設單位應按審查意見委托設計單位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修改完善或者修改初步設計重新送審。

  第十二條 必須進行初步設計抗震專項審查的建設工程,未經(jīng)抗震審查或審查不合格,不得進行施工圖設計,市建設工程設計審查辦公室不予受理施工圖設計審查.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在向市建設工程設計審查辦公室報送施工圖設計審查時,對于下列建設項目的施工圖,應由市抗震辦進行施工圖抗震專項審查:

 。ㄒ唬┧屑最惤ㄖ

 。ǘ┏薷邔咏ㄖ

 。ㄈ┟裼媒ㄖこ淘O計等級為特級的特殊公共建筑及國家級經(jīng)濟、文化、歷史、涉外等重點項目;

  (四)單體建筑面積80000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高度100米以上,或立項投資2億元以上的一般公共建筑;

  (五)市抗震辦在初步設計結論中規(guī)定需要審查的工程項目。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在報送施工圖抗震專項審查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1、規(guī)劃j部門批準的建筑定位紅線圖;

  2、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勘);

  3.初步設計審批文件;

  4、施工圖設計文件(建筑和結構部分);

  5、審查需要的其他資料。

  第十五條 對特殊專業(yè)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抗震專項審查,市抗震辦可委托.有關專業(yè)部門進行。

  第十六條 改建和擴建的建設工程,應由產(chǎn)權所有者委托有資質單位按現(xiàn)行抗震設.計標準對原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抗震性能鑒定,鑒定結果報市抗震辦備案,根據(jù)鑒定.結果,按本細則第六條抗震設防的有關規(guī)定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十七條 抗震加固必須嚴格按照技術鑒定、加固設計、設計審查、加固施工及竣.主驗收備案的程序進行。

  第十八條 一般工程的抗震加固設計,由市抗震辦組織審查。甲類建筑,由市抗震.辦初審,再上報省建設廳?拐痂b定與加固設計必須經(jīng)過抗震設計審查,未經(jīng)審查不得進行施工。施工質量不合格者,不予驗收。

  第十九條 抗震設計審查收費按省物價局發(fā)布的標準執(zhí)行,由建設單位支付。

  第二十條 凡在抗震設計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體系的,必須由市抗震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檢測和鑒定,符合抗震要求,方可推廣使用。.

  第二十一條 市抗震辦應會同設計審查和質量監(jiān)督等有關部門對工程項目抗震設計及施工質量進行檢查、監(jiān)督。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各有關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和管理部門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各負其責,確保工程建設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第二十三條 本細則由武漢市抗震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細則自二○○一年八月一日起實施,一九九五年發(fā)布的《武漢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