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性法規(guī) > 正文
1998-08-29 09:3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滬園[99]0303號
第一條目的依據(jù)
為了規(guī)范園林綠化行政復議工作程序,確保行政復議的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做到有錯必糾,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復議法》),結合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制定本程序。
第二條 復議機關與機構依照《復議法》履行園林綠化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是行政復議機構。按照《復議法》第三條所列職責,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
行政復議機構負責人由行政復議機關法制工作機構的負責人擔任。
第三條 復議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復議法》申請行政復議:
1、對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市或區(qū)(縣)綠化監(jiān)督檢查機構、受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委托的公園管理機構的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2、對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在以下幾方面決定不服的:
。1)建設項目配套綠化審核;
(2)綠地變動和樹木遷移、砍伐許可;
。3)園林綠化建設工程質量核驗;
。4)古樹名木申報、遷移、注銷。
3、認為符合法定條件,但在向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許可證,或者向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申請審批、登記以及其他事項,而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沒有依法辦理的;
4、認為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市或區(qū)(縣)綠化監(jiān)督檢查機構、受市或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委托的公園管理機構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四條 復議申請形式復議申請包括書面申請和口頭申請兩種形式:
1、書面申請的具體形式是向復議機關遞交復議申請書。復議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申請復議的請求和理由、提出復議申請的日期及簽名或蓋章等。
2、口頭申請的具體形式是申請人到行政復議機關所在地向行政復議機關當面提出復議申請。復議機關應當場做好詳細記錄,并詢問有關情況。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法定申請行政復議期限內向信訪部門申訴的,信訪部門應及時告知申訴人向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園林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第五條 電話詢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電話咨詢有關復議事項的,由園林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接聽處理:
1、來電人明確要求申請復議的,告知其采用書面形式及聯(lián)系方式;
2、來電人明確要求口頭申請的,與其約定接待的時間和具體要求;
3、來電人要求了解復議知識的,給予其明確的答復或向其提供有關的行政復議宣傳材料。
第六條 復議申請的選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或受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委托的公園管理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區(qū)(縣)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市園林管理局申請行政復議。
對市園林綠化監(jiān)察大隊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市園林管理局申請行政復議。
對區(qū)(縣)綠化監(jiān)督檢查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區(qū)(縣)園林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對市園林管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或受市園林管理局委托的公園管理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以及市園林管理局和其他相關部門共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地的區(qū)(縣)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區(qū)(縣)人民政府接受申請后,按照《復議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發(fā)出《行政復議申請轉送通知書》,并告之申請人。
第七條 復議申請時間申請人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復議申請。復議機關接收復議申請,以下列時間為準:
1、有復議管轄權的園林管理部門接受申請人的書面復議申請的,以該部門的法制機構收到復議申請書的日期為準;
2、其他行政機關轉送來的復議申請書,以園林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收到該復議申請書的日期為準;
3、因轉送錯誤,最后由市政府法制辦指定受理的,以園林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收到指定受理通知書和復議申請書的日期為準;
4、口頭申請復議的,以園林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當場記錄口頭申請的日期為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
第八條 復議申請的登記有復議管轄權的園林管理部門收到復議申請后,其法制機構應對每一件復議申請及時做好登記,填寫《行政復議申請審查表》。
第九條 復議承辦人的確定行政復議實行主承辦人制。復議申請登記完畢后,園林管理部門的法制機構負責人應確定不少于2名的承辦人員,并指定其中1名為主承辦人。
第十條 復議的回避申請人或被申請人認為承辦人員與本復議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復議的,有權申請承辦人員回避。
承辦人員認為自己與本復議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前兩款規(guī)定,適用于鑒定人、翻譯人。
復議機關法制機構負責人的回避,由復議機關負責人決定;其他承辦人員的回避,由復議機關的法制機構負責人決定。
第十一條 復議申請的審查內容承辦人員對復議申請主要審查下列事項:
1、是否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2、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涉及復議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3、是否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理由;
4、是否屬于申請復議的范圍;
5、復議申請是否超過法定期限;
6、是否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并被依法受理;
7、是否屬于本機關受理范圍。
第十二條 復議申請的審查與審核對復議申請,承辦人應在2日內完成審查,并提出審查意見。
復議機關的法制機構負責人應及時對承辦人的審查意見進行審核,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報復議機關負責人審批。
第十三條 對復議申請的處理經(jīng)審查與審核,復議機關應視具體情況,對復議申請作出如下處理,并由承辦人向有關人員發(fā)出書面告知:
1、凡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向申請人發(fā)出《行政復議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
2、凡符合受理條件的,予以受理,向申請人(和第三人)發(fā)出《行政復議申請受理通知書》;同時將《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口頭申請記錄復印件送達被申請人。
3、凡符《復議法》規(guī)定,但不屬于本機關受理范圍的,向申請人發(fā)出《行政復議受理機關告知書》,告知其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第十四條 復議申請的審理對已受理的復議申請的審理,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
對申請人的申請和被申請人的答復的審理重點:
1、復議的請求及理由;
2、被申請人的答辯及理由;
3、雙方爭議的焦點。
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的審理重點:
1、案情事實的證據(jù);
2、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法律依據(jù)或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
3、行政執(zhí)法主體資格、職責權限和法定程序的證據(jù);
4、具體行政行為適當?shù)淖C據(jù)。
第十五條 依據(jù)的審核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依據(jù)《復議法》第七條的規(guī)定,一并對所依據(jù)的規(guī)定(指規(guī)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提出審查申請;或者行政復議機關在案件審理時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jù)(包括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不合法,應當按照以下程序處理:
1、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并向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發(fā)出《中止行政復議通知書》;
2、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guī)定或依據(jù)有權處理的,在30日內依法處理完畢,提出處理結果;
3、行政復議機關無權處理的規(guī)定和依據(jù),在7日內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或國家機關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60日內依法處理,行政機關和國家機關應將處理結果告知行政復議機關。
4、行政復議機關依據(jù)處理結果,恢復復議案件的審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第十六條 復議的調查與審批在復議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人可以向當事人及有關組織和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查取證,包括實地勘驗、鑒定、調取證據(jù)、查閱文件和資料等,必要時可公開舉行聽證。參加調查的承辦人應當有2名以上。
復議審理完畢后,承辦人應當提出審理意見,報法制機構負責人審核;案情復雜的,提請法制機構集體討論。最后將審核意見報復議機關負責人批準。
第十七條 復議決定復議案件審理結束后,應當作出復議決定。復議決定包括:
1、決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
2、決定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
3、決定撤消、變更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
4、行政賠償。
第十八條 行政復議決定書復議案件審理后,由法制機構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經(jīng)法制機構負責人復核同意,復議機關負責人批準后,分別送達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行政復議決定書須加蓋行政復議機關的印章。
第十九條 復議文書的送達復議文書一般以掛號郵寄方式送達,也可直接送達或者依照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送達,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簽收后退還行政復議機關的法制機構。
第二十條 其他中止復議情形在復議過程中,除《復議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的中止復議情形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也應當中止行政復議:
1、已提出復議申請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尚未明確的;
2、已提出復議申請的公民喪失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與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尚未明確的;
4、申請人、被申請人或者第三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復議的。
第二十一條 其他終止復議情形在復議過程中,除《復議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的終止復議情形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也應當終止行政復議:
1、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后,發(fā)現(xiàn)不屬于受理范圍的;
2、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后,發(fā)現(xiàn)法院已先于其受理對不服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訴訟的;
3、已提出復議申請的公民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權的;
4、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破產或宣告消滅的。
第二十二條 法制機構的處理建議行政復議機關的法制機構發(fā)現(xiàn)行政機關有《復議法》第三十八條所列情形的,應當向本級政府或者同級行政監(jiān)察部門發(fā)出《行政復議違法行為處理建議書》。接受建議的行政機關要依照《復議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2個月內作出處理,并將結果告知提出處理建議的法制機構。
第二十三條 除外條款以上內容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二十四條 解釋權本程序由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實施日期本程序自下發(fā)之日起實施。1998年11月18日施行的《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政復議工作程序》(滬園[1998]330號)依據(jù)《復議法》的規(guī)定予以廢止。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